2017-04-07
2016-07-28
2016-07-11
2016-07-05
2016-06-27
2016-05-04
2016-03-10
2016-03-07
2015-10-08
2015-07-31
2015-04-03
评:以色列维帝戈舞蹈团《印象》
文:陈艺丹 《艺术评论》2014年09期
诺亚 ・韦特海姆(Noa Wertheim)是一位多才多艺、国际知名的编舞家。她生在美国,长在以色列,1992年与其舞蹈并人生的伴侣阿迪 ・沙尔(Adi Sha’al)一道成立了维帝戈舞蹈团(The Vertigo Dance Company),并迅速使该团驰名于国内外舞坛;其间的1994年,他们曾来到中国,为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专业的师生做过精彩演出,并由欧建平老师在《文化月刊》上“记录在案”。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舞团在“北京舞蹈双周”上表演的《印象》,不仅给更多的中国观众带来了一气呵成的感受,更让我们跟随其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进入了人类祖先的记忆。
评:荷兰巴拿马映画舞团《咫尺,从心》
文:刘赫 《艺术评论》2014年09期
近期,中国影坛新晋导演韩寒在各大院线进行了一场公路之旅。片中豪情万丈的入世未遂者浩汉和沉默寡言的理想主义者江河,开着一辆大众车,离开面临拆迁的家乡东极岛,前往几千公里外的一所学校。一路上遇到许多人,每个人看似独立却羁绊颇深,最终无法相互理解和认同。即使一路互为旅伴、看似亲密的浩汉和江河之间,也有着理解的鸿沟,并最终分道扬镳。
评:斯洛伐克舞团的舞剧《卡门》
文:房金库 《艺术评论》2014年09期
众所周知《卡门》的故事,从1845年梅里美的小说到 1874年比才的歌剧,再到 1949年罗兰 ・佩蒂的芭蕾舞剧。时间穿梭了一个多世纪,《卡门》的悠扬旋律仍回响在我们耳畔,那个大胆泼辣的吉普赛女郎仍为了她的自由,死在了那个想拥有她的男人的怀抱。那句“作为罗姆,你有权利杀死你的罗密。但是卡门永远是自由的。 ”永远回荡在我们耳畔,但斯洛伐克舞蹈团在“北京舞蹈双周”上给我们带来的《卡门》,却让我们耳目一新。
评:广东现代舞团的《本无》
文:韩笑 《艺术评论》2014年09期
七月流火,广东现代舞团的《本无》,为如火如荼的“北京舞蹈双周”添上了颇具魅力的一笔。看完这台 60分钟的纯舞演出,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编导李翩翩和谭远波为我们带来的这场纯粹的视觉享受,以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肢体语言,为我们解读身体之“本”。而标题的“本无”更是引来我们的许多猜想。是真实不变的实体?抑或是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教偈语? 舞台上,烟雾笼罩,琴声悠扬,深蓝色的灯光氤氲出某种若有若无的气氛。舞者们像一尊尊天然去雕饰的石像,动静合一地为我们诉说着一切。天地初开,灯光渐亮。畅若流水的群舞为我们的即视感造成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生活化的动作质感与服装样式,以及每个舞者自身的舞动方式。舞者多次开口说话,甚至说起了极不标准的中文,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格格不入。
评:2014年“北京舞蹈双周”述评
文:欧建平 《艺术评论》2014年09期
2014年7月13至25日,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和香港城市当代舞团联合主办、第三届“北京舞蹈双周”刚刚落下帷幕,其三个板块的形式虽然相同,但内容却更加丰富。第一周的“国际舞蹈营”,请来了中国、韩国、以色列、瑞士、瑞典、西班牙、波兰、荷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共 12个国家的 18位老师,他们教授的课程基于传统,但却颇有新意,尤其是在运用中国的太极、八卦掌、气功、西方的身心学、犹太的哲学和印度的灵修智慧、镜像神经元学说等理论,认识人体解剖结构、关节、肌肉、韧带、神经、呼吸和动作原理,提高重心移动的意识与灵活性,以及对其他舞者和外部环境的反应,增强动作的质感,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编舞积累更多动作素材等诸多方面,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